不少店铺在做照明设计的时候十分钟爱射灯,它对于产品的展示效果是非常出色的,那么在安装的时候该怎么选择高度和角度才能让其发挥最大的效果,同时避免对客户造成影响呢?本文就带大家进入射灯的世界!

一、先定安装高度:核心依据“区域功能+层高+目标照射物”
射灯的高度对于“光线的覆盖范围”以及“眩光问题”有直接的影响!
1.核心原则:高度与“视线安全距离”绑定
避免眩光问题:要确保安装搞得无论是顾客保持什么姿势,实视线从水平向下的30°都看不到灯珠;
重点展示目标:高度需要覆盖目标的最高处,照顾到整体以免出现暗区;
适配店铺层高:根据不同的高度选择适合的产品,比如2.5米以下优先嵌入式射灯,3米以上轨道射灯最优。

2.不同区域的安装高度标准(附场景案例)

二、再调安装角度:核心依据“光束角+目标区域+防眩光”
角度决定了光线的落点,需要结合射灯光束角以及目标区域尺寸计算!

1.核心计算逻辑:角度与“光束覆盖范围”匹配
射灯的光束角(如15°/24°/36°)决定了“光线在特定高度的覆盖直径”,公式如下:照射直径=2×安装高度×tan(光束角/2)
举例:3米高度安装24°光束角射灯,照射直径=2×3×tan(12°)=6×0.2126≈1.27米,即光线可覆盖直径1.27米的圆形区域,适合照亮1-1.2米宽的货架或展台。
2.不同区域的安装角度标准(附场景案例)

三、避坑指南:常见错误与调整技巧
1.高度与角度的“联动调整”(避免孤立设计)
若层高不足(如<2.5米),无法提高高度时:
必须降低角度(如从30°调至20°),同时搭配深杯防眩射灯+蜂窝网,减少直视眩光;
案例:2.2米高度安装射灯,角度从30°调至20°,视线与射灯夹角从30°提升至40°,眩光感显著降低。
若商品高度较高(如2.5米高货架),高度不够时:
增大角度(如从25°调至35°),同时选用45°宽光束角,扩大覆盖范围;
案例:3米高度照2.5米高货架,角度从25°调至35°,照射直径从1.27米扩大至1.9米,覆盖货架全高度。

2.动态验证:安装前模拟测试
用强光手电模拟射灯角度:在目标高度和位置,用手电调整角度,观察商品是否有暗区、反光,顾客站立位置是否直视强光;
标记位置后试装:先装1-2个样品,点亮24小时观察(测试散热对角度的影响,部分劣质射灯可能因发热导致角度偏移),确认效果后批量安装。

3.优先选“可调节角度”的射灯
轨道射灯、象鼻嵌入式射灯、磁吸射灯支持15°-90°角度调节,适合:
商品陈列频繁变化的店铺(如快时尚店、促销区);
前期无法精准确定角度的场景(如异形展柜、弧形墙面);
避免选“固定角度”射灯(如部分廉价明装射灯),后期无法调整,易导致照明效果不佳。
四、总结:选择流程简化(3步落地)
定区域需求:明确是通道(基础照明)、货架(覆盖商品)还是试衣间(无眩光),确定核心目标;
算高度:按区域标准定高度(如通道2.5-3.5米,展柜1.8-2.2米),若层高受限,搭配防眩配件;
调角度:根据光束角算覆盖直径(用公式),按区域需求定角度(如墙面15°-25°,展柜35°-45°),优先选可调节款。